說到64卦順序,這可是易經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排列方式。從乾卦開始到未濟卦結束,這64個卦象不僅代表古人對天地萬物的觀察,更蘊含著深奧的哲學思想。你知道嗎?這個排列方式其實暗藏著陰陽變化的規律,每兩個卦象之間都有微妙的關聯性。
先來看看前8卦的基本排列,這部分被稱為”上經”,主要講述天地自然之道:
卦序 | 卦名 | 卦象 | 簡單解釋 |
---|---|---|---|
1 | 乾 | ☰ | 純陽之卦,象徵天 |
2 | 坤 | ☷ | 純陰之卦,象徵地 |
3 | 屯 | ☳ | 萬物初生之象 |
4 | 蒙 | ☶ | 啟蒙教育之意 |
5 | 需 | ☵ | 等待時機之象 |
6 | 訟 | ☰ | 爭訟糾紛之意 |
7 | 師 | ☷ | 行軍打仗之象 |
8 | 比 | ☵ | 親近依附之意 |
接下來的56卦被稱為”下經”,主要講述人倫社會之事。有趣的是,這些卦象的排列並非隨機,而是遵循”非覆即變”的原則。也就是說,相鄰的兩個卦象要麼是上下顛倒的關係(如泰卦和否卦),要麼是陰陽完全相反的關係(如坎卦和離卦)。這種排列方式展現了古人對事物變化的深刻理解。
在實際運用上,64卦順序不僅用於占卜,更是一種思維模式。比如第11卦泰卦(地天泰)和第12卦否卦(天地否),就生動展現了”物極必反”的道理。當我們遇到困境時,看看否卦之後緊接著的同人卦(天火同人),就會明白困境中往往蘊含著轉機和人際關係的新可能。這種連貫性的思維方式,至今仍能給我們許多啟發。
64卦順序到底是什麼?初學者必看基礎解析
最近好多朋友問我:「64卦順序到底是什麼?初學者必看基礎解析」,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基本但超級重要!就像學ABC要先背字母表一樣,學易經也要先搞懂卦序排列。64卦不是隨便排的喔,它是按照「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組合邏輯,從乾卦(☰)開始到未濟卦(☲☵)結束,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這個順序在《周易》裡叫做「上下經卦序」,古人可是花了很多心思安排的呢!
先來看看最基礎的八卦組合表,這樣比較好理解64卦怎麼來的:
上卦\下卦 | 乾 (☰) | 坤 (☷) | 震 (☳) | 艮 (☶) | 離 (☲) | 坎 (☵) | 兌 (☱) | 巽 (☴) |
---|---|---|---|---|---|---|---|---|
乾 (☰) | 乾為天 | 天地否 | 天雷無妄 | 天山遯 | 天火同人 | 天水訟 | 天澤履 | 天風姤 |
坤 (☷) | 地天泰 | 坤為地 | 地雷復 | 地山謙 | 地火明夷 | 地水師 | 地澤臨 | 地風升 |
震 (☳) | 雷天大壯 | 雷地豫 | 震為雷 | 雷山小過 | 雷火豐 | 雷水解 | 雷澤歸妹 | 雷風恆 |
艮 (☶) | 山天大畜 | 山地剝 | 山雷頤 | 艮為山 | 山火賁 | 山水蒙 | 山澤損 | 山風蠱 |
這個表格只列出前32卦的一半組合,因為64卦就是這樣兩兩相疊出來的。你會發現卦名其實就是在描述上下卦的互動關係,比如「天火同人」就是乾卦(天)在上、離卦(火)在下,象徵天與火相互輝映的意境。這種命名方式超有畫面感對吧!
記住64卦順序有個小技巧,可以把它分成上經30卦和下經34卦。上經從乾坤開始講天地萬物的生成,下經則著重在人事變化。像是前18卦都在講自然現象,從第19卦「臨卦」開始就進入人際關係的主題了。初學者不用急著一次背完,可以先記住前8個基本卦的組合,慢慢就能掌握整個架構啦!
為什麼古人要將易經分成64卦?背後玄機大公開
古人將《易經》分成64卦可不是隨便分的,這背後藏著超深的智慧!你想啊,八卦代表天地間的基本元素,但光靠8種組合哪夠解釋人生百態?所以古人用「八卦相疊」的方式,把8×8變成64種變化,就像把生活所有可能性都打包進去,從戀愛、事業到健康,通通有解!
而且這64卦還暗合天文曆法,一年大約64個節氣週期(其實是72候,但古人取其精要),連季節變化都能對應。更神的是,每個卦象的陰陽爻排列,根本就是一套密碼系統,教你怎麼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來看看這張簡表,你就懂古人多用心:
卦象分類 | 代表意義 | 生活應用例子 |
---|---|---|
乾為天 | 剛健自強 | 創業衝刺期 |
坤為地 | 包容承載 | 家庭關係調和 |
水火既濟 | 陰陽平衡 | 感情穩定狀態 |
雷風恆 | 持久之道 | 長期投資策略 |
特別要說的是,64卦的數字本身就有玄機!6是陰數之極,4是方位基礎(四方),加起來就是「用陰陽變化涵蓋四面八方」。這套系統還影響了中醫的64個穴位、圍棋的64格,根本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萬用解題工具箱啊!
新手如何快速記住64卦的排列順序?3個實用技巧,這應該是很多剛接觸易經的朋友最頭痛的問題。64卦看起來複雜,但只要掌握一些小訣竅,其實比想像中簡單很多。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在地易經老師常用的記憶方法,讓你不用死記硬背也能輕鬆上手。
第一個技巧是「分組記憶法」。把64卦分成8個小組,每組8個卦象,就像整理抽屜一樣分門別類。可以按照上下卦的組合來分,例如乾為天配上其他七卦就是一組。這樣記憶量瞬間從64減到8,壓力小很多。這裡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分組對照表:
組別 | 上卦 | 包含卦象 |
---|---|---|
第一組 | 乾 ☰ |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遯… |
第二組 | 坤 ☷ | 坤為地、地雷復、地澤臨… |
… | … | … |
第二個技巧是「故事聯想法」。台灣很多易經老師都會用生活化的故事來幫助記憶卦序,比如把「乾為天」想像成太陽升起的一天開始,「坤為地」則是夜晚安眠的結束。中間的卦象就像一天中發生的各種故事,有爭吵(訟卦)、有旅行(旅卦)、有收穫(大有卦),這樣記起來特別有畫面感。
第三個技巧是「口訣記憶法」。這招在台灣的易經班超受歡迎!把卦名編成順口的台語或國語口訣,比如「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這樣的韻文。很多老師會自創有趣的口訣,甚至加入台灣在地元素,像是用夜市小吃來聯想(例如「同人卦」記成「同吃鹽酥雞」),記起來特別親切又不容易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