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創業都在問行號取名這件事情,說真的取個好名字真的超重要啦!一個好記又有意義的公司名稱,不僅能讓客戶一眼就記住,還能幫你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行號取名的小技巧,還有常見的命名方式,讓你在創業路上少走點冤枉路~

首先要知道,行號取名可不是隨便想個名字就好,要考慮到很多面向。像是行業屬性、目標客群、品牌定位這些都要想清楚。比如說做科技業的可能會想用比較前衛的字眼,而傳統產業可能就會偏向穩重一點的命名。我自己就遇過一個朋友開咖啡廳,取名叫”晨光”,結果客人都以為是早餐店,後來改成”啡嚐不可”生意馬上好很多!

下面整理了幾種常見的行號取名方式,給大家參考看看:

命名類型 舉例名稱 適合行業 優點
創意組合 蝦皮、PChome 電商、新創 容易記憶、有特色
行業關鍵字 鼎泰豐、鮮芋仙 餐飲、服務業 一看就知道做什麼
創辦人姓名 王品、郭元益 傳統產業 有傳承意義
外來語音譯 星巴克、優衣庫 時尚、國際品牌 有國際感

取名字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禁忌啦!像是避免用太難念的字,不然客人想推薦你都講不出來。還有就是要先上經濟部網站查查看有沒有重複,我之前有個客戶就是名字都想好了,結果發現早就被登記走,整個又要重來。另外也要考慮到未來發展性,不要把自己限制得太死,比如說取”台北電腦維修”,哪天想拓展到台中就尷尬了。

現在很多人都會找命名老師或是用一些線上工具來幫忙,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符合自己的品牌精神。像我們台灣很多老字號的名字都很有味道,像是”度小月”、”黑松”,這些名字背後都有故事,客人聽了就很有感覺。所以與其追求花俏,不如想想你的品牌想傳達什麼理念,這樣取出來的名字才會真正打動人心。

行號取名

行號取名前必看!5個台灣人常忽略的命名禁忌

開公司最頭痛的就是取名啦!很多老闆只顧著想好聽的名字,卻忘記避開一些地雷。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常常不小心踩到的命名禁忌,這些都是實務上真的會遇到的問題,幫大家省去後續麻煩。

首先要注意的是「諧音問題」,台灣人最愛玩諧音梗,但有些字組合起來真的母湯。像是有間餐廳取名「食全食美」,本來想表達十全十美,結果客人都在笑說好像在吃「失戀失美」。另外也要避開不雅諧音,比如「鑫鴻」聽起來像「新瘋」、「富貴」變「腹龜」就尷尬了。

第二個禁忌是「行業忌用字」,有些字在特定行業就是不能亂用。比如醫療相關避免用「終」、「絕」這種字眼,餐飲業最好別出現「倒」、「虧」這些不吉利的字。曾經有間火鍋店取名「撈本」,結果開幕三個月就真的在撈本錢了…

行業類型 建議用字 忌用字
餐飲業 香、豐、鼎 倒、虧、貧
金融業 鑫、富、隆 賠、倒、縮
醫療業 安、康、佑 終、絕、亡

再來是「字體筆畫」問題,老一輩很在意這個!像是「蔘」字29畫寫到崩潰,「鑫」字24畫刻印章貴到哭。還有老闆堅持要用「驫」字當招牌,結果製作費比別人貴三倍,每次換招牌都在心痛。

第四個地雷是「外文直譯」,有些老闆愛用英文音譯,但翻成中文就變笑話。像把「Best」翻成「貝斯特」還算OK,但「Smart」翻成「司馬特」就整個歪掉。更慘的是有間公司英文叫「Power Tech」,中文直接取「砲兒科技」,客戶看到都傻眼。

最後是「宗教敏感字」,台灣廟宇多但也要注意分寸。有間素食店取名「觀音齋」被信徒抗議,還有公司用「玉皇」當商標被告侵權。這些字不是不能用,但要先搞清楚有沒有觸犯宗教禁忌,免得還沒開張就先上新聞。

創業第一步就是要搞定公司名稱!如何幫公司取個好記又招財的行號名稱?這可是門大學問,畢竟名字取好了客戶容易記,還能自帶財運呢!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的公司名既響亮又能帶來好生意。

首先要注意名字的「音律感」,唸起來順口很重要。台灣人最愛那種兩個字或四個字的公司名,像是「鼎泰豐」、「春水堂」這種,簡潔有力又好記。記得避開一些諧音不雅的組合,像是「鑫鴻」聽起來像「新瘋」就尷尬了。可以多唸幾遍給朋友聽聽看,確認不會有奇怪聯想。

再來就是要考慮行業屬性,不同產業適合不同風格的名字。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行業的命名方向:

行業類型 命名建議 舉例說明
餐飲業 用食物或吉祥字組合 饗食天堂、鮮芋仙
科技業 簡潔有力的英文或縮寫 ASUS、HTC
零售業 親切好記的生活用語 全聯、寶雅
金融業 穩重傳統的吉祥字 國泰、富邦

最後別忘了查詢公司名稱是否已被登記!可以上經濟部商業司的網站查詢,避免白忙一場。取名字的時候也可以加入一些台灣元素,像是用地名(艋舺、大稻埕)、特色小吃(珍珠、肉圓)或是台語發音的創意組合,都會讓名字更有記憶點。記得要早點去登記,好名字可是很搶手的!

行號取名

行號取名要注意什麼?創業前輩的真心話,這個問題困擾過無數剛起步的老闆們。在台灣開公司,名字取不好真的會影響生意發展,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創業前輩們用血淚換來的取名經驗談,讓你少走冤枉路。

首先,名字要好記好唸絕對是基本款。有些老闆為了追求獨特性,取一些拗口或難寫的字,結果客人根本記不住。像我們巷口那間「鑫鱻麵館」,每次跟朋友推薦都要解釋半天「三個金的鑫,三個魚的鱻」,後來老闆自己都受不了改成「阿財麵館」,生意反而變好了。建議可以用常見字組合,或是加入台灣人熟悉的元素,像是「阿」、「小」、「厝」這種親切感十足的用字。

另外要注意的是行業屬性要明確。賣吃的就讓人一看知道是餐廳,做科技的就帶點專業感。之前有間賣滷味的取名叫「星辰科技」,客人還以為是賣電腦的,後來改成「滷味大叔」業績馬上翻倍。這裡整理幾個常見行業的取名方向給大家參考:

行業類型 取名建議方向 實際案例
餐飲業 食物+親切稱謂 阿明牛肉麵、珍奶阿姨
科技業 專業感+技術詞 雲端方舟、數位浪潮
零售業 商品+地點/特色 寶雅生活館、全聯福利中心
服務業 服務內容+信任感 安心搬家、快速通水管

最後提醒大家,取名前一定要先上經濟部網站查詢是否重複,不然等招牌都做好了才發現不能用就尷尬了。之前有間飲料店取了「清心」結果被告侵權,只好臨時改成「清新」,白白浪費一堆宣傳費用。還有啊,名字最好不要太長,像「超級無敵好吃到爆雞排」這種,光刻印章就貴死人,發票機也印不下整行,實務上真的會遇到很多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