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無房者這個族群越來越龐大,特別是在都會區打拼的年輕人,面對高房價只能望屋興嘆。每個月薪水一大部分都貢獻給房東,想存錢買房簡直是天方夜譚。這種情況在台北尤其嚴重,根據最新統計,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經突破16倍,意思是說要不吃不喝16年才能買得起一間普通的房子。

地區 平均房價(萬/坪) 平均月薪(萬) 房價所得比
台北市 85.6 5.3 16.1
新北市 42.8 4.8 8.9
台中市 31.2 4.5 6.9

很多無房者其實都有穩定的工作,但就是買不起房子。他們常常要面臨租屋市場的各種問題,像是房東突然不續約、租金年年調漲、或是居住環境不佳等等。有些情侶因為買不起房遲遲不敢結婚,更別說生小孩了。這種狀況已經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結構,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

租屋族最怕遇到惡房東,我就聽過朋友遇到房東每個月都會突襲檢查,或是找各種理由扣押金。還有人住在頂樓加蓋,夏天熱得像烤箱,冬天冷得像冰庫,但為了省錢也只能忍耐。現在年輕人常自嘲說「買房不如買塔位」,雖然是玩笑話,但聽起來真的很心酸。政府雖然有推出一些青年購屋方案,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杯水車薪,根本追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無房者

最近「無房族」這個詞在台灣越來越常被討論,無房族是誰?台灣哪些人最可能成為無房者?簡單來說就是買不起房子、長期租屋或住在親友家的人。這個現象在房價高漲的現在特別明顯,尤其對年輕世代來說,想擁有自己的窩真的越來越難。

根據主計處的數據,台灣房價所得比已經突破10倍,意思是普通家庭要不吃不喝10年以上才買得起房。這種情況下,有些族群特別容易淪為無房族。像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起薪普遍在3萬左右,但雙北隨便一間小套房就要上千萬,根本連頭期款都存不到。再來是單身族群,沒有另一半分擔房貸壓力,靠自己買房更是難上加難。

高風險族群 主要原因 常見居住方式
25-35歲年輕人 低薪+高房價 租屋、與父母同住
單身工作者 單一收入難以負擔房貸 租小套房、合租
服務業從業人員 薪資成長有限 租屋、住公司宿舍
非典型就業者 收入不穩定 租屋、頻繁搬家

除了收入問題,工作性質也會影響。像是從事餐飲、零售等服務業的朋友,薪水通常卡在基本工資附近,加上工時長很難兼差,每個月光付房租就快透支。還有自由工作者或接案族,收入不固定讓銀行連貸款都不太敢放,就算想買房也常常被拒於門外。

另外要注意的是,現在連中產階級都開始有無房化的趨勢。以前覺得醫師、工程師這種高薪職業買房不是問題,但現在台北市精華區的房價,連他們都要猶豫好久。更別說如果家裡沒辦法幫忙出頭期款,光靠自己存錢真的會很辛苦。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討論「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變成無房者?5大關鍵原因」,其實這個現象真的不是沒有道理。現在台灣的房價高到嚇死人,年輕人就算不吃不喝20年也買不起一間像樣的房子,更別說還要考慮結婚生子的壓力。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背後的真實原因,看完你可能會覺得超級有感!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房價漲幅遠超薪資成長。這十年來全台房價平均漲了快一倍,但薪水卻像龜速一樣只漲了10%左右。以台北市為例,現在連蛋白區的房價都要每坪60萬起跳,年輕人月薪才4-5萬,根本連頭期款都存不到。更誇張的是,有些新建案開價直接是周邊中古屋的兩倍,完全把年輕人當盤子。

第二個原因是低薪高工時的惡性循環。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要兼差才能勉強過活,22K的魔咒雖然名義上已經打破,但實質購買力反而更差。我朋友在科技公司當工程師,月薪6萬聽起來不錯,但每天加班到半夜,根本沒時間也沒體力去看房議價。這種情況下,租房子反而變成比較務實的選擇。

再來看看這個簡單的比較表就知道有多誇張:

項目 2005年 2015年 2025年
平均房價(萬/坪) 15.2 28.6 52.3
平均月薪(元) 38,920 42,350 45,680
房價所得比 8.7 15.2 26.8

第四個關鍵是投資客炒作讓市場更扭曲。現在很多建案一開賣就被投資客掃光,然後加價轉手。年輕人想買自住房,結果發現市場上流通的都是被炒過好幾手的物件。有些投資客甚至會聯手壟斷特定區域的房市,讓真正有需求的人完全買不到合理價格的房子。

最後一個原因是社會觀念改變。與其背30年房貸當屋奴,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把錢花在體驗生活上。出國旅遊、進修學習、發展副業,這些都比被房貸綁死來得有吸引力。畢竟現在工作這麼不穩定,誰知道哪天會不會突然失業,與其冒險買房,不如先讓自己過得快樂一點。

無房者

無房者如何在台北生存?在地人教你省錢秘訣,這真的是很多北漂族最頭痛的問題。台北房租貴到嚇死人,但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還是能找到相對划算的居住方式。首先,與其一個人硬扛整間套房,不如找朋友合租公寓,分攤下來可能比雅房還便宜。我認識幾個朋友就是這樣,三個人合租一間三房兩廳的老公寓,每人每月只要7000塊,還能有客廳和廚房可以用,比住小套房舒服多了。

再來就是通勤時間換取房租價差,像是我表妹就住在淡水,雖然每天要搭40分鐘捷運上班,但房租只要台北市區的一半。重點是要找離捷運站步行10分鐘內的房子,這樣通勤時間其實跟住市區塞車差不多。下面整理幾個熱門租屋區域的行情給大家參考:

區域 套房月租 雅房月租 通勤到台北車站時間
中山區 15,000+ 9,000+ 10分鐘
板橋區 12,000 7,000 20分鐘
新店區 10,000 6,000 25分鐘
淡水區 8,000 5,000 40分鐘

生活開銷部分,建議可以去傳統市場買菜,像是我周末都會去濱江市場,青菜水果都比超市便宜3成以上。早餐可以自己做,一杯超商咖啡的錢夠買一包濾掛咖啡喝一個禮拜。另外很多大學附近都有便宜的自助餐,一餐50塊就能吃飽,像是台大附近的巷子裡就藏了好幾家。

台北的娛樂開銷其實也能省,像是週末可以去免費的市立圖書館看書吹冷氣,或是參加公園的免費活動。我最近發現市府辦的親子活動其實單身也能參加,上次就去做了免費的DIY盆栽。電影可以選早場或是信用卡優惠日,一場票價能省下快100塊。這些小錢累積起來,一個月能多存好幾千塊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