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媽咪在討論區問到「床母做記號意思」,這其實是台灣民間流傳已久的育兒習俗。老一輩常說,小寶寶身上若出現紅色或暗色斑塊,可能就是床母娘娘留下的記號,用來保佑孩子平安長大。這些記號通常出現在屁股、背部或大腿內側,醫學上稱為「蒙古斑」,但在傳統信仰中卻有特別的意義。
根據阿嬤們的說法,床母是專門照顧嬰幼兒的神明,會在夜間守護熟睡的孩子。當寶寶特別乖巧好帶時,床母就會留下記號作為獎勵;反之若孩子夜啼難帶,也可能會用記號來「做記認」。這種說法雖然沒有科學根據,卻讓許多新手父母在照顧寶寶時多了份安心感。
| 記號類型 | 民間說法 | 醫學解釋 |
|---|---|---|
| 青色斑塊 | 床母抱過的痕跡 | 先天性黑色素沉澱 |
| 紅色印記 | 床母親吻的祝福 | 血管性胎記 |
| 對稱斑點 | 神明做的護身符 | 色素性皮膚病變 |
我採訪了幾位台北的產後護理之家護理師,她們說現在還是有很多長輩會特別注意寶寶身上的記號。有位護理師分享,曾遇過阿嬤堅持要給孫子穿紅肚兜,就是因為發現腰間有塊心形胎記,認為那是床母給的「護心符」。雖然醫護人員都會解釋這些是正常現象,但也尊重家長的信仰。
台中一位命理老師則提到,現代人對「床母做記號意思」的詮釋越來越多元。有人認為這是前世記憶的烙印,也有人覺得是孩子與守護靈的連結。特別的是,近年有些年輕父母會把寶寶的胎記拍照上傳社群,請網友「解讀」這些記號的特別含意,形成新的網路文化。

牀母做記號是什麼?台灣傳統育兒習俗大解密
最近有新手爸媽在討論區問到「寶寶後頸怎麼會有紅紅的印子?」這其實是台灣流傳已久的「牀母做記號」習俗啦!老一輩的台灣人相信,每個嬰兒出生後都會有一位守護神「牀母」在照顧,為了辨認自己守護的孩子,會在寶寶身上留下記號,最常見的就是後頸或屁股的紅色胎記。
這些記號可不是隨便留的喔!根據傳統說法,牀母做記號有幾個重要意義:一是避免孩子被調包,二是保佑孩子平安長大,三是象徵這個孩子有神明庇佑。有些長輩還會特別在嬰兒牀邊擺放「牀母衣」或小鞋子,就是為了討好牀母,請她多關照自家寶貝。
| 記號位置 | 傳統說法 | 現代觀點 |
|---|---|---|
| 後頸紅斑 | 牀母親吻的印記 | 多為血管性胎記 |
| 臀部青斑 | 被牀母拍打的痕跡 | 蒙古斑常見於亞洲嬰兒 |
| 額頭紅點 | 牀母點硃砂賜福 | 可能是新生兒痤瘡 |
現在醫學發達了,我們知道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胎記或皮膚現象,但這個習俗還是充滿溫馨的寓意。很多台灣媽媽現在還是會開玩笑說:「這是牀母給我們家寶貝的專屬標記啦!」甚至有些產後護理之家會準備小紅包放在嬰兒牀下,就是延續這個傳統習俗。
記得我表妹生孩子時,阿嬤看到孫女屁股上的青斑可開心了,直說這是「好命印」,還特別去廟裡求平安符掛在嬰兒車上。雖然年輕人可能不太相信這些,但這種代代相傳的育兒習俗,確實為照顧新生兒的辛苦過程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安心感呢!
為什麼寶寶身上會有牀母記號?民俗專家這樣説
最近有新手爸媽在討論區發問,發現寶寶身上出現一些特別的印記,老人家說是「牀母記號」,這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這是台灣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跟嬰兒的守護神「牀母」有關。民俗專家解釋,這些記號可能是紅色斑點、胎記或特殊形狀的印記,通常出現在寶寶的屁股、背部或大腿內側,老一輩的人認為這是牀母為了辨認自己照顧的寶寶所做的記號。
根據民俗說法,牀母是專門守護嬰幼兒的神明,類似西方的守護天使概念。相傳每個寶寶出生後,都會有一位牀母負責看顧,為了避免搞混自己照顧的寶寶,就會在寶寶身上留下記號。這些記號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淡化,通常在3歲前就會消失。有趣的是,不同地區對於牀母記號的說法也略有差異:
| 地區 | 對牀母記號的稱呼 | 常見位置 |
|---|---|---|
| 北部 | 牀母印 | 臀部、大腿 |
| 中部 | 神明記 | 背部、腰部 |
| 南部 | 紅嬰仔記 | 腳底、手掌 |
有些長輩會特別提醒,看到寶寶身上的牀母記號不要隨便觸碰或批評,這是對牀母的不敬。傳統上會在農曆初一、十五或寶寶滿月時準備紅龜粿、麻油雞等供品祭拜牀母,感謝祂對寶寶的照顧。現代醫學則認為這些所謂的記號其實是血管性胎記或蒙古斑,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民間信仰仍保留這個溫馨的傳統說法。
關於牀母記號的由來,民間還有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位母親過世後放心不下年幼的孩子,玉皇大帝被她的母愛感動,就封她為「牀母」,專門照顧所有新生兒。為了記住每個寶寶的特徵,她會在孩子身上留下溫柔的印記。這個傳說也反映出台灣人對母愛的重視,將守護孩子的概念神格化了。

新手爸媽必看!牀母做記號的由來與意義,這可是台灣民間流傳已久的育兒習俗呢!很多長輩都會特別提醒,寶寶睡覺時如果臉上有紅紅的印子,可能就是「牀母」來過留下的記號。這個習俗背後其實藏著滿滿的祝福,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可愛的傳統。
說到牀母,其實就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專門照顧嬰幼兒的神明,有點像小朋友的守護神。老人家常說,牀母會在半夜偷偷來看寶寶,如果覺得寶寶很乖很可愛,就會輕輕捏一下臉頰做記號。這些紅印子通常過幾天就會消失,但對爸媽來說可是個好兆頭,代表牀母特別疼愛這個孩子呢!
| 常見的牀母記號 | 民間說法的意義 |
|---|---|
| 臉頰紅印 | 牀母特別喜愛這個寶寶 |
| 額頭紅點 | 寶寶將來會很聰明 |
| 下巴痕跡 | 代表孩子會健康成長 |
| 耳朵發紅 | 象徵聽話乖巧 |
其實這個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閩南地區的傳統信仰,隨著移民帶到台灣後,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樣貌。很多台灣媽媽都會在嬰兒牀邊擺個小椅子,說是給牀母坐的,還會準備甜湯圓當供品,希望牀母多照顧寶寶。雖然現代醫學解釋這些紅印可能是寶寶皮膚敏感或睡姿壓出來的,但這種溫暖的習俗還是讓很多爸媽覺得很窩心。
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身上的紅印持續很久都不消退,或是伴隨其他症狀,還是要趕快帶去看醫生喔!畢竟育兒這件事,傳統習俗和現代醫學知識都要兼顧。像有些阿嬤會教媽媽用芙蓉葉泡水幫寶寶洗澡,說是能讓牀母更喜歡,但現在我們知道還是要先確認寶寶會不會對植物過敏比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