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我「地下莖植物有哪些」,其實台灣常見的地下莖植物比想像中多呢!這些植物靠地下莖儲存養分,生命力超強,有些甚至會讓你驚呼「原來它也是地下莖植物啊」。今天就來分享幾種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地下莖植物,下次在公園或菜市場看到它們,感覺會很不一樣喔!
先來說說最親民的薑吧!老一輩常說「冬吃蘿蔔夏吃薑」,菜市場整年都買得到。它的地下莖就是我們平常料理用的薑塊,表面凹凸不平的紋路其實是莖節的痕跡。還有煮綠豆湯必備的蓮藕,切開會看到那些洞洞就是它的通氣組織,這種構造讓它能長在水裡也不會爛掉,超神奇的對吧!
常見種類 | 特徵 | 用途 |
---|---|---|
生薑 | 黃褐色外皮,辛辣味濃 | 煮湯、去腥、中藥材 |
蓮藕 | 節狀明顯,橫切面有孔洞 | 煮湯、涼拌、製粉 |
芋頭 | 表面有環狀紋路,黏液多 | 甜品、炊飯、炸物 |
竹子 | 地下莖蔓延快速 | 筍子食用、建材製作 |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台灣人超愛的芋頭!它的地下莖會一直長出小球莖,所以挖芋頭時常會發現整串連在一起。記得小時候阿嬤煮芋頭粥前,都要我們幫忙削皮,那個黏液沾到手會超癢的,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有趣。另外像市場賣的荸薺(馬蹄),圓圓小小的其實也是地下莖,咬下去脆脆甜甜的,夏天吃特別消暑。
你可能不知道,連路邊看到的竹子也是靠地下莖擴張地盤的。它們的地下莖(竹鞭)可以在地下竄好幾公尺遠,所以常看到竹林一整片都是連在一起的。春天冒出來的竹筍就是從這些地下莖長出來的,難怪挖竹筍要特別小心不能傷到竹鞭。這些植物雖然平常看不見它們的地下部分,但其實都在地底下默默生長著,是不是很厲害啊!
什麼是地下莖植物?這些常見品種你認得幾個?其實就是那些把營養儲存在地底下的植物啦!它們的莖會偷偷在地底下延伸,有些還會長出肥肥的塊莖或球莖,像我們台灣人常吃的芋頭、馬鈴薯都是經典代表。這些植物超聰明的,知道把能量藏在地下才不會被動物吃掉,而且遇到惡劣天氣時還能靠這些儲備糧食撐過去呢!
說到地下莖植物,其實可以分成好幾種類型。最常見的就是塊莖類,長得圓圓胖胖的,像是大家煮湯必放的蓮藕,還有夜市必吃的炸地瓜條原料—番薯,都是這類型的。另外還有球莖類,像是洋蔥、大蒜這種一層層包起來的,我們煮菜幾乎天天都會用到。最特別的是根莖類,它們的莖會橫著長,像生薑就是典型例子,老一輩都說冬天喝薑茶可以暖身子。
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台灣常見的地下莖植物,下次去菜市場或是爬山時可以注意看看:
類型 | 常見品種 | 特徵 | 台灣常見用途 |
---|---|---|---|
塊莖類 | 馬鈴薯、芋頭 | 肥厚多肉,儲存大量養分 | 煮湯、炸物、點心 |
球莖類 | 洋蔥、大蒜 | 鱗片狀層層包裹 | 炒菜必備辛香料 |
根莖類 | 生薑、蓮藕 | 細長橫走,節間明顯 | 煮茶、涼拌、藥膳 |
匍匐莖類 | 草莓、竹子 | 會在地底下四處蔓延 | 水果、建材、工藝品 |
這些地下莖植物在台灣真的很常見,像我們去陽明山爬山時,路邊常會看到野生的姑婆芋,它的地下莖就長得很粗壯。還記得小時候阿嬤會用竹筍煮湯,那個鮮甜的味道到現在都忘不了,其實竹筍就是竹子地下莖冒出來的嫩芽呢!有些地下莖植物還會開出漂亮的花,像是美人蕉,它的地下塊莖可以儲水,花朵又大又鮮豔,很多公園都有種植。
台灣的氣候特別適合地下莖植物生長,所以從北到南都能看到它們的蹤影。像台南的關廟以鳳梨聞名,其實鳳梨也是地下莖植物喔!它的莖雖然大部分在地上,但基部會往土裡長,形成短縮的地下莖。這些植物不僅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很多還具有藥用價值,像是我們感冒時喝的薑湯,或是中藥常用的黃精、玉竹,都是取自它們的地下莖部分。
為什麼有些植物會長地下莖?原來有這些好處。這其實是植物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的聰明生存策略,就像我們台灣人常說的「藏一手」啦!地下莖不僅能讓植物躲過惡劣環境,還能偷偷擴張地盤,根本就是植物界的生存高手。
先來看看地下莖的幾個主要功能:
功能 | 具體作用 | 常見植物例子 |
---|---|---|
儲存養分 | 像行動電源一樣儲存能量,應付乾旱或寒冬 | 薑、芋頭、馬鈴薯 |
無性繁殖 | 不用開花結果就能生出新植株,超有效率 | 竹子、白茅、香附子 |
環境適應 | 躲在地底下避開極端溫度或火災 | 火災後最先冒出來的往往就是這些植物 |
擴張領地 | 默默往旁邊長,搶佔更多生存空間 | 蔓花生、銅錢草 |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台灣常見的竹子。它們的地下莖(我們叫竹鞭)可以在地下到處竄,有時候隔著老遠突然冒出新竹筍,讓農夫很頭痛呢!這種繁殖方式讓竹子能在短時間內佔領一大片土地,難怪竹林總是長得那麼茂密。
另外像我們煮菜用的薑,它的地下莖不但能儲存養分,還會產生抗菌物質來保護自己。這招超聰明,既能度過惡劣環境,又能防止病菌感染。所以下次看到植物冒出地面時,別忘了地底下可能藏著更精采的故事喔!
台灣常見的地下莖植物有哪些?這些你一定看過!走在台灣的公園、山野甚至路邊,其實到處都能發現地下莖植物的蹤跡。這些植物靠著地下的根莖默默繁殖,生命力超強,有些甚至是你從小吃到大的食材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種超常見的地下莖植物,看完保證你會恍然大悟:「啊~原來它也是啊!」
先來說說最親民的番薯吧!台灣人超愛吃的烤地瓜、地瓜球,都是來自它的塊根。番薯的地下莖會膨大成塊狀儲存養分,而且超會長,隨便種都能長出一大片。再來是芋頭,這個在台灣料理中超級重要,從芋圓、芋粿到芋頭酥都少不了它。它的地下莖會長成球狀,表面還有一圈圈的紋路,採收時要整顆挖起來才行。
植物名稱 | 特徵 | 常見用途 |
---|---|---|
薑 | 地下莖呈不規則分枝狀 | 煮湯、炒菜、中藥材 |
蓮藕 | 節狀地下莖,切面有孔洞 | 蓮藕湯、涼拌、蜜汁蓮藕 |
竹子 | 地下莖橫向蔓延生長 | 竹筍料理、建材 |
說到竹子,很多人不知道它其實是靠地下莖擴張的!那些突然冒出來的竹筍,就是從地下莖長出來的新芽。台灣到處都能看到竹林,就是因為它的地下莖會不斷往外擴張,繁殖力超驚人。還有薑也是經典的地下莖植物,我們吃的其實是它的根莖部分,老薑、嫩薑都是不同生長階段的產物。
另外像是蓮藕,它其實是荷花的地下莖,一節一節的樣子超好認。台灣很多池塘都會種荷花,除了欣賞漂亮的花朵,秋天還能收成蓮藕來煮湯。這些地下莖植物不只實用,很多還兼具觀賞價值,像是美人蕉就有漂亮的大葉子和鮮豔花朵,它的塊狀地下莖也是儲存養分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