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職場上常聽到「前東家意思」這個詞,其實就是指你之前待過的公司或老闆的做事方式啦。很多時候我們換工作後,還是會不自覺把前公司的習慣帶到新環境,這其實蠻正常的,畢竟人都是習慣的動物嘛。

說到這個,我發現不同公司真的有很多有趣的差異。來看看這張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的「前東家意思」在新公司可能遇到的狀況:

前東家習慣 新公司現狀 適應難度
用Slack溝通 現在用Teams ★★☆☆☆
週報要寫很詳細 現在口頭報告就好 ★★★☆☆
下班時間很固定 現在彈性上下班 ★★☆☆☆
開會都要做簡報 現在白板討論就行 ★★★★☆

我自己就遇過一個好笑的例子,以前在某間科技公司,我們都用JIRA管理專案,結果跳到新公司後,發現他們用Trello,剛開始真的超不習慣,還會一直問「這個issue要怎麼assign給人」,搞得同事都笑我說「你前東家意思太重了啦」。

有時候「前東家意思」也不完全是壞事。像我認識一個設計師朋友,她之前待過的公司特別重視使用者體驗測試,把這個習慣帶到新公司後,反而讓整個團隊的設計流程變得更嚴謹,老闆還特別誇獎她呢。

不過要提醒的是,如果太過堅持「前東家意思」,可能會讓新同事覺得你很難配合。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明明新公司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開發流程,他卻一直說「我們以前都這樣做」,結果跟團隊磨合了好久才適應。

前東家意思

最近在職場上常聽到「前東家」這個詞,前東家到底是什麼意思?職場菜鳥必看解析!其實「前東家」就是台語裡「前老闆」的意思,泛指你之前工作過的公司或單位。這個詞在台灣職場超常用,特別是在面試或跟同事聊天的時候,學會正確使用才不會鬧笑話啦!

很多新鮮人第一次聽到「東家」會覺得很困惑,其實這就是從古早話演變來的。以前「東家」指的是僱用你的老闆或主人家,現在延伸成指整個公司組織。跟朋友聊天說「我前東家福利不錯」比說「我前公司」更有台灣味,也顯得你更懂職場文化喔!

在台灣職場使用「前東家」時要注意這些眉角:

使用情境 正確用法 錯誤示範
面試被問離職原因 「前東家的發展方向跟我的職涯規劃不同」 「前公司老闆很機車」
同事閒聊 「我前東家下午茶超豐盛」 「我以前那間爛公司…」
寫履歷表 「曾任職於XX科技(前東家)」 「被XX科技開除」

講到「前東家」的態度也很重要,就算之前工作不開心,在面試或公開場合也盡量保持中立。台灣職場圈子很小,你今天罵前東家,搞明天就傳到對方耳裡。可以委婉說「理念不合」或「階段性任務完成」,給彼此留台階下才是聰明做法。

有些行業特別愛用這個詞,像科技業、傳產或服務業。如果你去面試時聽到對方問「你前東家是做什麼的?」不用緊張,這就跟問「你之前在哪工作」一樣意思。記得回答時要把握「簡潔+重點」原則,不用從公司創立歷史開始講起啦!

為什麼台灣人面試時常被問到前東家?這個問題其實反映了台灣職場文化的一些特殊習慣。在台灣,企業主很重視求職者的「穩定性」和「忠誠度」,所以會透過詢問前公司的狀況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容易跳槽。而且台灣中小企業多,業界圈子小,主管們常常會互相打聽求職者的風評,問前東家也是一種變相的背景調查。

台灣人資最常問的幾種前東家問題,大概可以分成這幾類:

問題類型 背後用意 台灣職場潛規則
「為什麼離開上一份工作?」 確認離職原因是否合理 忌諱說前公司壞話,最好用「尋求發展」這種中性理由
「前公司給你的薪資是多少?」 作為核薪參考 很多公司會要求出示薪資證明,但其實依法可以不提供
「你跟前主管相處如何?」 觀察人際關係能力 就算不合也要說「學習到很多」,台灣職場很重視表面和諧

其實這種問法在台灣特別常見,跟歐美求職文化差很多。外國面試通常聚焦在專業能力,但台灣企業更愛問這些「軟性問題」。部分原因是台灣產業結構以代工、服務業為主,很多工作技能可以快速上手,老闆反而更在意員工能不能融入團隊、會不會待得住。而且台灣勞基法對資遣有嚴格規定,企業找人更謹慎,怕請到不適合的員工會很難處理。

有些求職者會覺得一直被問前東家很煩,但換個角度想,這反而是了解新公司文化的好機會。如果面試官一直追問前公司細節,甚至批評同業,可能代表這間公司比較傳統或競爭意識強烈。反過來說,如果對方更關注你未來的發展規劃,通常表示企業文化較開明。台灣職場就是這樣,很多潛規則要慢慢體會,面試時的每個問題其實都在傳遞訊息。

前東家意思

如何優雅地談論前東家?資深HR教你這樣説

在職場打滾多年,難免會遇到要談論前公司的場合,不管是面試新工作還是朋友聚會,怎麼説才不會顯得抱怨又保持專業呢?其實這中間的拿捏很有學問,説得太好聽像在拍馬屁,説得太直接又可能被貼上負面標籤。今天就來分享幾個資深HR都認可的實用技巧,讓你輕鬆應對這種尷尬時刻。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中性客觀」的態度,與其糾結在個人情緒,不如把重點放在「學到什麼」和「為什麼離開」。比如可以説:「在前公司負責專案管理時,累積了很多跨部門溝通的經驗,但後來發現自己更想往數據分析領域發展。」這樣既展現專業度,又不會讓聽的人覺得你在抱怨。

情境 不建議説法 建議説法
被問離職原因 「主管太機車,制度超爛」 「希望尋找更符合個人職涯規劃的發展方向」
談前公司文化 「加班加到死,根本血汗工廠」 「是節奏比較快的環境,讓我學會高效工作」
評價前主管 「完全不懂裝懂,根本外行」 「管理風格比較傳統,我更適應靈活的工作模式」

如果真的遇到不得不提的負面經驗,記得用「建設性」的方式表達。例如公司有薪資拖欠問題,可以説:「在財務流程上遇到一些挑戰,這讓我更重視選擇制度完善的公司。」把焦點放在自己的成長和未來選擇,而不是單純批評。畢竟職場圈子很小,説話留三分對大家都好。

另外要注意的是,即使前公司真的讓你很不愉快,也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或社群媒體發洩情緒。曾經有位求職者在FB大罵前東家,結果被面試官看到直接刷掉,這種案例在HR圈可是時有所聞。如果真的想抒發情緒,找信任的朋友私下聊聊就好,千萬別讓一時氣話影響專業形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