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袖清風

詞語釋義

“兩袖清風” 是一個著名的成語,它指的是一個人清廉、正直,沒有任何貪污或私利。這個成語的典故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 “兩袖清風明月光”。這句話描寫了李白在月光下,兩袖空空,一無所有的景象,表現了他淡泊名利,不求富貴的超脱精神。

詞語用法

“兩袖清風” 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為官清廉,不貪污,不徇私舞弊。它也可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簡樸,不追求物質享受。

詞語例句

  • 他是一位兩袖清風的好官,深受百姓愛戴。
  • 他們過著兩袖清風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很充實。
  • 他兩袖清風,一無所有,卻活得逍遙自在。

詞語典故

“兩袖清風” 的典故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 “兩袖清風明月光”。這句話描寫了李白在月光下,兩袖空空,一無所有的景象,表現了他淡泊名利,不求富貴的超脱精神。

詞語文化

“兩袖清風” 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道德概念。它代表著清廉正直、不貪污枉法,是做人做事的最高準則。

詞語表格

詞語 釋義 出處 用法 例句
兩袖清風 清廉正直,沒有貪污或私利 唐代詩人李白詩句 “兩袖清風明月光” 形容一個人為官清廉,不貪污,不徇私舞弊;也可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簡樸,不追求物質享受 他是一位兩袖清風的好官,深受百姓愛戴。

兩袖清風 意思

何時使用「兩袖清風」這個成語最為恰當?

「兩袖清風」這個成語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洗兒詩》,原句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詩中以自嘲的語氣表達了作者希望兒子平平安安,不要追求功名利祿的願望。因此,「兩袖清風」常用來形容清廉正直、不貪圖名利的人或官員

以下表格總結了「兩袖清風」的適用場景和一些例子:

場景 例子
官員廉潔 這位官員兩袖清風,為民辦事,深受百姓愛戴。
學者淡泊名利 他是一位兩袖清風的學者,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不求名利。
隱士生活 他厭倦了世俗的勾心鬥角,過着兩袖清風的生活。
形容清貧 雖然他生活清貧,但兩袖清風,內心坦蕩。

使用「兩袖清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 語境要符合成語的本義。 例如,如果要形容一個人生活清貧,可以説他生活簡樸,但不要説他兩袖清風。
  • 語氣要莊重嚴肅。 由於成語本身帶有褒義色彩,所以使用時要避免輕浮或戲謔的語氣。
  • 不要過度使用。 為了避免詞窮,可以使用其他成語或詞語來表達清廉正直、不貪圖名利的意思。

總而言之,「兩袖清風」是一個褒義成語,使用時要慎重選擇場景和語境,才能準確地表達出其寓意。

誰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兩袖清風」代表人物?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清廉正直的官員,他們以「兩袖清風」的品格,為世人樹立了不朽的榜樣。以下列舉幾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人物 朝代 事蹟
管仲 春秋 齊國相國,輔佐齊桓公稱霸中原,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張,並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一生清廉,死後只留下十枚金幣,足以説明其「兩袖清風」的高尚品格。
晏子 春秋 齊國大夫,以智慧和機智著稱,曾出使楚國,以巧妙的語言和外交策略化解了齊楚兩國的危機。晏子為官清廉,生活簡樸,去世後家中只有幾件破舊的衣服和一些書籍。
廉頗 戰國 戰國趙國名將,與趙奢、李牧並稱「趙國三將」。廉頗為人剛毅勇猛,一生徵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但他卻從不貪圖錢財,晚年生活貧困,以布衣粗食為生。
周瑜 三國 東吳大都督,少年英俊,足智多謀,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的軍隊,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周瑜清正廉潔,不徇私情,去世後家中只有幾件傢俱和一些書籍。
文天祥 南宋 南宋末年抗元名將,民族英雄。文天祥忠君愛國,文武雙全,在元軍攻陷臨安後,被俘後寧死不屈,寫下了著名的詩篇《過零丁洋》,最終被元軍殺害。 文天祥一生清廉,死後家中只有幾件舊衣服和幾本書。

除了以上五位,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兩袖清風」的清官,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清廉為官,兩袖清風」的真諦,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兩袖清風 意思

兩袖清風,心境自明

“兩袖清風”是一句寓意深遠的成語,它指官吏廉潔,不貪污受賄,生活清貧。這四個字不僅描繪出一位官員的物質狀態,更展現出其高尚的品格和潔淨的心靈。

成語釋義

“兩袖清風”的釋義各版本有所差異,但主要核心意思相同:

來源 版本 定義
漢典 兩袖清風 比喻官吏廉潔,不貪污受賄,生活清貧。
成語字典 – 漢語網 兩袖清風 形容官吏清廉,不貪污受賄,生活清貧。
教育部《成語典》2020 兩袖清風 清風兩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清風兩袖 指官員廉潔,不貪污受賄。
國語辭典 兩袖清風 形容清廉、不貪污的官吏。

典故出處

“兩袖清風”的典故出處眾多,其中最廣為流傳的版本是宋代趙汝愚在《觀無量壽經疏》中所述:“佛以無相為宗,不以眾相為本,故其身無所取,其心無所住。如兩袖清風,過而不留。”

成語用法

“兩袖清風”通常用來形容官吏的廉潔,也可以用於形容一般人的清貧和無所求的心境。例如:

  • 他為官多年,兩袖清風,深得百姓愛戴。
  • 她一生清貧,卻始終保持着兩袖清風的高尚情操。

廉潔精神的時代意義

在現代社會,物質誘惑越來越多, “兩袖清風”的精神也並非只侷限於官吏。在各行各業,都應該追求清廉和正直。

  • 醫生不應接受患者的紅包,才能保持醫者仁心的本色。
  • 教師不應收受家長的禮物,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 商人不應進行商業賄賂,才能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

“兩袖清風”,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狀態,更是一種精神追求。它代表着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踐行。

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象徵

“兩袖清風”,這個成語在華人文化中家喻户曉,象徵著清廉正直、不為利益所動。然而,它的起源、典故、以及在不同語境中的運用,卻鮮為人知。本文將探討 “兩袖清風” 的深層含義,以及它在歷史、文學、和社會文化中的重要性。

詞語解析:字面的涵義與引申義

“兩袖清風” 字面意思是指衣袖裡沒有東西,形容人一貧如洗。但它的引申義卻深刻得多,指官員為官清廉,不貪贓枉法,不為私利所動,始終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格:兩袖清風的詞語解析

字面 引申義 例子
兩袖 衣袖 他兩袖空空,無以為生。
清風 微風,喻清白、廉潔 清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
兩袖清風 一貧如洗,喻為官清廉 他為官清正廉潔,兩袖清風。

起源與典故:從歷史故事到文化意涵

“兩袖清風”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微服私訪中,路遇一位老婦,老婦向他訴説自己被冤枉偷竊官銀。李世民將老婦帶到皇宮,親自查明真相,併為其平反。事後,李世民感嘆地説:”我兩袖清風,只帶了一把寶劍。” 這一故事後來被廣為流傳,”兩袖清風” 便成了清廉正直的代名詞。

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從格言到人物形象

“兩袖清風” 不僅在歷史故事中流傳,也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例如,宋代詩人陸游在《示兒》一詩中寫道:”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中表達了作者希望兒子報效國家,即使兩袖清風也要為國奉獻的強烈愛國情懷。

此外,在許多小説、戲曲中,清官、俠士等人物形象往往被塑造為 “兩袖清風” 的典型,他們不貪財,不畏權貴,始終堅持正義和原則。

在社會文化中的地位:清廉與正直的典範

“兩袖清風” 在社會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它不僅代表着清廉和正直,還體現着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觀念。在當代社會,”兩袖清風” 仍然是人們對官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道德要求。

總結: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的象徵

“兩袖清風” 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是一種精神象徵,它代表着清廉正直、不為利益所動、始終堅持正義和原則。在當今社會,”兩袖清風” 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更要堅守道德底線,做一個正直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