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來到農曆7月14日——「鬼門關」開日子,即使有些人相信他們存在,鬼節是需要多加小心。鬼節盂蘭節及中元節俗稱,有人指整個農曆7月鬼月,而2022年鬼節正日2022年8月12日(農曆七月十五)。以下大家盤點10個變成禁忌習慣,如果有這些習慣話,這個月小心,於8月12日鬼節正日要犯以下禁忌!

廣東話博大精深,「鬼」字字面上意思,可混合日常生活中使用,例如「鬼煩」「衰鬼」、「酒鬼」屬人口頭禪。而鬼節時候,於四處鬼魂,因此需要謹言慎行,不但要忌説「鬼」字,不可胡亂説話,以免鬼魂聽到後跟你身邊!

説人們身上有三把火,頭頂和左右肩膀各一,只要其中一把火熄滅,會變成鬼魂上身對象。因此切忌拍他人肩頭,以免拍熄對方火,吸引鬼魂到來。

説人有三火,可以防止鬼魂接近。

勾肩搭背拍熄對方火,7月14鬼節時需要注意。

最近天氣,人選擇趁晚上出門散步或運動,或是尾班車時間過去後,有直接走回家習慣。但臨近鬼節,八字人需夜間活動,凌晨12點後,屬夜闌人靜、陰氣盛時間,較招來鬼魂接近或跟隨。同時切忌穿著戴有自己姓名衣物,防止鬼魂叫喚。

若果規劃需要進行夜間活動,那麼夜間活動時候朋友需要代號相稱,而不是直接叫喊方全名,以免鬼魂記住你名字。如果郊外或人煙地方聽到有人叫你,不要回頭。不過不要夜間出門,杜絕危險發生。

人有吹口哨習慣,用來吸引異性,作為放鬆用途。但鬼節晚上吹口哨,會變成一種暗號,招來鬼魂接近,「喜歡」而跟隨。

炎炎夏日適合游水解暑,但事故發生於海灘或泳池中,鬼門關開時候,鬼魂會水裡玩抓腳遊戲,有機會造成,因此晚上不要去游水,直至鬼節結束才回復游泳習慣吧!

熬夜屬現代社會中人習慣,上班族來説報復性熬夜常有事。然而人們陽氣時候深夜,陰氣時候亦同樣,因此讓鬼魂乘虛而入。

人有靠牆睡眠習慣而獲得安全感,但説鬼魂平時喜歡依附牆上,靠牆習慣讓鬼魂上身,所以需要小心

平日上牀睡覺時候,人會擺拖鞋方向,而鬼魂會鞋頭方向來判斷人位置,所以切忌鞋頭牀頭擺,以免招來鬼魂一起睡覺。

筆者相信有鬼存在,所以鬼節禁忌略知一二,並且嚴格遵守。你可能會説「人不犯鬼,鬼犯人」、「平生做虧心事,夜半敲門驚」説話,指筆者迷信,但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心態,還是!若然冒犯了,惹來麻煩,後悔莫及。既然如此,農曆七月行事還是小心一點,

鬼節期間,很多人有燒街衣習俗,即是燒祭品、紙錢予遊魂野鬼,所以若然於街上見到硬幣,或一些祭品,千萬不要貪心為己有,因為它有可能是屬於靈體,而你拿走,靈體會跟住你走!是雨傘,因為靈體愛藏於雨傘中,筆者相信你會想帶「他們」回家吧!

鈴聲是會吸引靈體,所以晚上外出時,不要佩戴過多飾物,是一些會發出「鈴鈴」聲手鏈、鎖匙扣,無謂讓靈體愛上你鈴聲,跟著你走。

相信人有三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如果其中一把人拍熄話,陽氣會減弱,令有機可乘!

如果街上聽見有人叫你,於你背後直呼你全名時,千萬不要回頭,因為叫你人「分分鐘」並不是人類,可能是靈體呼喚你!。

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洗衫,但鬼節期間是少洗,因為「濕滴滴」衣服,是棲身地方之一;後你收衫,會順便帶回家。

喜愛看鬼片人,會知道,鏡是照到靈體,加上聽聞電梯是陰曹地府通道,所以晚上放工回家時,不要照鏡,就算電梯有鏡,不要時間注視著,避免照到些不想見「東西」。

聽説人毛髮,代表「精氣神」,早上修理毛髮是可以,但若然是鬼節凌晨,剃毛即會損害自身「精氣神」,令陰氣入侵。

如果不想自己張相無緣無故「多咗個人」話,鬼節晚上是街上拍照/自拍為妙,以免攝入相中,嚇死自己。

相信你聽過港鐡尾班車是來載體,而不是載人!若然要坐尾班車,千萬不要坐車尾,因為有可能這是聚集地方,無謂霸「人」地盤呢。

農曆七月十四陰氣時,加上筆者相信有鬼存在,所以鬼節禁忌略知一二,並且嚴格遵守。若然冒犯了,惹來麻煩,後悔莫及。既然如此,農曆七月行事還是小心一點,

鬼節期間,很多人有燒街衣習俗,即是燒祭品、紙錢予遊魂野鬼,所以若然於街上見到硬幣,或一些祭品,千萬不要貪心為己有,因為它有可能是屬於靈體,而你拿走,靈體會跟住你走!是雨傘,因為靈體愛藏於雨傘中,筆者相信你會想帶「他們」回家吧!

鈴聲是會吸引靈體,所以晚上外出時,不要佩戴過多飾物,是一些會發出「鈴鈴」聲手鏈、鎖匙扣,無謂讓靈體愛上你鈴聲,跟著你走。

相信人有三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如果其中一把人拍熄話,陽氣會減弱,令有機可乘!

聽説人毛髮,代表「精氣神」,早上修理毛髮是可以,但若然是鬼節凌晨,剃毛即會損害自身「精氣神」,令陰氣入侵。

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洗衫,但鬼節期間是少洗,因為「濕滴滴」衣服,是棲身地方之一;後你收衫,會順便帶回家。

延伸閱讀…

“鬼節”真的有鬼嗎?晚上能出門嗎?是七月14還是七月15?

鬼月_百度百科

喜愛看鬼片人,會知道,鏡是照到靈體,加上聽聞電梯是陰曹地府通道,所以晚上放工回家時,不要照鏡,就算電梯有鏡,不要時間注視著,避免照到些不想見「東西」。

如果街上聽見有人叫你,於你背後直呼你全名時,千萬不要回頭,因為叫你人「分分鐘」並不是人類,可能是靈體呼喚你。

如果不想自己張相無緣無故「多咗個人」話,鬼節晚上是街上拍照/自拍為妙,以免攝入相中,嚇死自己。

相信你聽過港鐡尾班車是來載體,而不是載人!若然要坐尾班車,千萬不要坐車尾,因為有可能這是聚集地方,無謂霸「人」地盤呢。

中元節是東亞文化上在農曆七月十五傳統節日。本來中元節所在孟秋月是天子收成五穀,進獻於宗廟時節。佛教傳入後以此月十五日盂蘭盆節,道教置中元節,是地官赦罪日。於佛道二教影響,加上東亞巫覡宗教及民間信仰習合,中元節所在月份成為了鬼月。民間俗稱中元節鬼節、七月半。

日本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農曆七月十五直接改為公曆7月15日,另一些改為格里曆8月15日,接近農曆原來日子。

古代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收成五穀,進獻於宗廟,稱「嘗新」、「秋嘗」、「薦」,報答神鬼與祖先庇[3][4]。後來南北朝時,隨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地官赦罪説法盛行,變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鬼月、鬼節。

佛教徒佛歡喜日供養眾僧,功德迴父母,稱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有了盂蘭盆節名稱。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道教是中元地官,是地官大帝赦罪日子,原有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罪,並個人祖先擴大一切亡魂。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脱儀式目的相似,且符合東亞傳統孝道,於是佛、道習俗結合起來[5]。

於道教地官赦罪日同時是祭祀一切亡靈日子,佛教法會中施眾僧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鬼魂會釋放出來,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有子孫、後人祭祀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思想,人們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普渡」、「施孤」佈施活動,普遍超渡孤魂野鬼,防止祂們禍人間,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因此這一天會有普渡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民間發展盛大祭典,同時結合佛教、道教思想和儀式,稱盂蘭盛會、盂蘭勝會、中元法會、中元建醮[5]。

「盂蘭盆(avalambana )」是梵語अवलम्बन,「盂蘭」意思是「倒懸」;「盆」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器物。據《盂蘭盆經》記載,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拯救眾生離餓鬼苦,生人天中[6]。

佛教《盂蘭盆經》説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眾生,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7]。七月十五日是佛教僧團結夏安居後一日,是僧人自省懺悔自恣(英語:Pavarana)日以及得戒臘(受戒後年數)受臘日(稱歲日)。盂蘭盆會從南北朝時代目救母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8][9]。據《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並引用《盂蘭盆經》目救母故事,《顏氏家訓》載「七月半盂蘭盆」,可見得南北朝時因佛教盛行,盂蘭盆節成為民間百姓和士人追思、感念父母、先祖節日,並為歷代帝王和人民沿襲下來[10]。

延伸閱讀…

鬼節_百度百科

七月16還是鬼節嗎

原本中國,月十五日傳説西漢時創立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外,並不是一個日子[11],而另一個是十五日中秋節則晚唐朝、宋朝變成具有全國性質節日[12]。每月初一、十五具有意義,是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其新月、月舉行布薩儀式而產生影響[11]。

道教全年盛會分三次(合稱「三元」),認為「三元」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誕辰。

相傳七月地獄開放一個月,所有無主孤魂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供養,因此各地方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祭祀儀式。據《玄都大獻經》,七月十五日修齋建講(齋戒、講經、),供養十方大聖及道士,能拔度先亡、釋放一切餓鬼罪魂[13]。因此,道士會中元節這一天誦經、作法事,三牲五果超度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地獄解脱。

道教中元節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創造宗教節日,受佛教「盂蘭盆會」和天師道「三會日」、古靈寶經《三元品戒經》影響而創立[11][14]。

農民於中元節祭田神、土地習俗流傳,加上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道教中元節祭祀亡者靈魂、佛教盂蘭盆會施餓鬼、儒家祭祀祖先活動,加上各地巫覡宗教如中國巫覡宗教、日本神道教、朝鮮巫教、琉球神道結合,構成漢字文化圈一系列祭祀活動。[15]

閩南台灣地民間,相傳整個農曆七月是「鬼月」[16],是地府大門開放月份,無主孤魂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率領,陰間到陽間接受供養。因此各地方這一個月舉行「普渡」佈施祭祀儀式,希望「兄弟」(亡魂)得到安撫,保佑家宅,俗稱「鬼節」。

「普度」活動有「公普」和「私普」分,公普稱「聯普」,一些地方稱盂蘭盆會,是地方社區、鄉裏祠廟中心大型祭祀活動,私普是個人和公司行號自行進行祭祀活動,活動可長達一個月,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為亡魂減輕罪業,增加冥福,希望他們早日安息祭祀活動。日子七月初一(開鬼門)、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普度)、七月廿九或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誕、關鬼門),其他七月是獨立,並結合在普度祭祀活動。

盂蘭盆法會是《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佛法供養三寶功德,迴現生父母身體[17]。

佛陀時代,印度婆羅門會逝去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18]。而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報答雙親養育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思想,中國崇尚孝道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19][20],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官民共樂[21]。

現時民間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祭典,有歌舞、戲劇娛樂活動。例如華人盂蘭盆會常有戲演出,近年有當代流行表演「歌台」、電子花車。日本、琉球有盆踴,朝鮮半島有農樂、假面舞。祭祀、娛樂外,一些盂蘭盆會有地區、族羣社會功能。

盂蘭盆節、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四大節慶。民間信仰中,祖先會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但閩南人祭祀活動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限於一天。

某些地區通過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超度法事。中國湘、贛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節或重陽節祭祖日。

中元時,中國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22][23]。河北泊頭市、南皮縣農民會持麻穀田埂,稱為「薦」。山西長子縣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陽城縣農家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形祭田神,稱為「行田」。忻縣農民田埂上掛五色紙祭田神。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日子,稱為「掛鋤」。延緩鎮農民會選取、稻穗,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田旛[24]。

華人地區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稱「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近代部份人中元節盂蘭盆節視為陰森鬼節,有禁忌拿出來討論[25],例如不要貼牆走、不要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並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為傳統上地官誕祭祀和慶祝活動是晚上進行,傳統習俗有矛盾。

在台灣,中元是民俗節日,無論政府機關、公司行號、社區住宅、神壇廟宇,會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舉辦祭祀活動,以慰人世間遊玩眾家兄弟(台灣閩南人遊蕩鬼魂尊稱),並祈求全年順利。其中,起源於1855年的鷄籠中元祭,是台灣歷史民俗祭典之一,是第一個指定為「民俗」類國家文化資產節慶。[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