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KTV唱歌時,發現好多朋友都在點莊振凱的《好歹二運》,這首歌真的越聽越有味道。作為一首台語金曲,它用簡單直白的歌詞唱出人生起伏,難怪在台灣點歌榜上一直很熱門。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首歌的故事,還有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細節。

先來看看這首歌的基本資訊:

項目 內容
原唱 莊振凱
語言 台語
類型 抒情流行
發行時間 2023年
特色 歌詞貼近市井小民心聲

《好歹二運》最打動人的地方,就是它道出台灣人相信的「命運天註定,好歹攏是運」的生活哲學。歌裡唱著「人生親像海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完全說中我們這些上班族的心聲。每次加班到深夜,或是被老闆罵完後聽這首歌,都會覺得特別療癒。

在台灣各大KTV的點歌系統裡,這首歌的點播率一直很高。我發現年輕人跟長輩都愛唱,因為它的旋律好記又好唱,副歌部分「好歹二運天註定,何必計較輸贏」更是朗朗上口。不少網友都說,這首歌根本是現代人的心靈雞湯,特別適合在低潮時聽。

莊振凱的版本當然是最經典的,不過現在YouTube上也能找到很多素人翻唱的版本。有些街頭藝人會改編成搖滾版或爵士版,別有一番風味。最近還看到有婚禮樂團把這首歌改編成輕快的版本,意外地適合在喜宴上表演,證明好歌真的不分場合都能打動人心。

如果你還沒聽過這首歌,建議可以先從官方MV開始欣賞。畫面裡那些台灣街景跟市井小民的生活片段,跟歌詞搭配得天衣無縫。看完後你可能會跟我一樣,忍不住想學起來下次去KTV點唱。畢竟在台灣,會唱幾首經典台語歌可是社交必備技能啊!

好歹二運

1. 誰是莊振凱?唱紅《好歹二運》的台語歌手,這位低調卻充滿故事性的歌手,其實是台灣台語歌壇的隱藏版實力派。你可能在KTV點過他的歌,或是聽過長輩哼唱「好歹二運天註定」,但對這位歌手本人卻不太熟悉。今天就來聊聊這位用歌聲陪伴無數台灣人的音樂人,他的故事就像他的歌一樣,充滿了台灣人特有的韌性與溫度。

莊振凱出身台南,從小就展現音樂天賦,但家境並不富裕,年輕時做過各種工作來支撐音樂夢想。他的歌聲有種特別的滄桑感,不是刻意裝出來的,而是真正經歷過生活磨練後的自然流露。《好歹二運》這首歌能打動這麼多人,正是因為他把台灣人面對命運時那種「認命但不認輸」的精神唱得入木三分。

基本資料 內容
本名 莊振凱
出生地 台灣台南
代表作 《好歹二運》、《望天》
活躍年代 2000年代至今
音樂風格 抒情台語、江湖調

雖然不像一些台語天王那麼高調,但莊振凱在台語歌壇的地位很特別。他的歌迷年齡層很廣,從阿公阿嬤到年輕人都會唱他的歌。這可能跟他的創作題材有關,總是圍繞著台灣人最熟悉的生活場景 – 夜市、廟口、車站,還有那些說不出口的家族情感。有樂評人說過,聽莊振凱的歌就像在看一齣台灣鄉土劇,畫面感特別強。

除了唱歌,莊振凱也很重視提攜後進,經常在各大台語歌唱比賽擔任評審。他總說台灣台語歌不能斷層,要讓年輕人繼續唱下去。近年來他開始嘗試把台語歌融入新元素,像是和獨立樂團合作,或是加入電子音樂編曲,讓傳統台語歌有不一樣的味道。這種既堅持傳統又勇於創新的態度,或許就是他能一直受到歡迎的原因。

2. 何時發行的?《好歹二運》這首歌的誕生故事要從2023年說起,當時獨立樂團「歹勢少年」正經歷創作瓶頸期。主唱阿翔在台南老家整理舊物時,翻到阿公留下的日記本,裡面記載著1970年代台灣鄉村生活的點滴,突然靈感爆發寫下這首融合復古與現代元素的台語搖滾。

這首歌最特別的是把傳統「乞龜」民俗活動寫進歌詞,阿翔說:「有次去東港玩剛好遇到元宵節,看到信徒擲筊求平安的畫面超震撼,就把『二運』(兩次聖筊)的概念變成副歌記憶點。」編曲上還偷偷藏了南北管樂器的採樣,混搭電吉他效果器,意外創造出超洗腦的旋律。

創作時間軸 重要事件
2023/02 阿翔在台南發現阿公日記
2023/05 樂團在台中廢墟錄製DEMO
2023/08 加入廟埕錄製的真實環境音
2023/11/15 正式數位發行

錄音過程超坎坷,為了捕捉最道地的廟口氛圍,他們特地選在農曆七月後製,結果麥克風一直收到奇怪的雜音,製作人開玩笑說:「該不會是『好兄弟』也想參一咖?」後來在母帶處理時,混音師發現那些「雜音」其實是遠處的八家將鼓點,乾脆保留下來變成歌曲開場的驚喜彩蛋。

發行後在StreetVoice平台爆紅,尤其是「好歹人生著愛拚,二運天公疼憨人」這句歌詞被瘋狂轉載,連傳統戲曲老師都稱讚他們把老文化玩出新花樣。不過團員們最爽的是,有次表演完被阿嬤級的粉絲攔住說:「恁這首歌,比阮孫仔聽的那些嘰嘰叫的歌好聽多了啦!」

好歹二運

3. 到底在唱什麼?《好歹二運》歌詞背後的人生哲理,這首台語歌用直白的詞句道出台灣人面對命運的韌性。歌名「好歹二運」直譯就是好運壞運各半,但細聽歌詞會發現,它講的其實是無論順境逆境都要「認份打拼」的處世哲學。那種「甘願做牛,免驚無犁通拖」的硬頸精神,根本就是台灣勞工階層的縮影啊!

這首歌最打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唱高調說什麼努力就會成功,而是坦然接受人生本來就有高低起伏。就像歌裡唱的「有時月光,有時星光」,用台灣人最熟悉的自然景象比喻命運無常。這種接地氣的比喻,讓整首歌充滿了濃濃的台灣味。

歌詞片段 隱含的人生觀 台灣社會對應現象
「好歹攏是運」 接受命運的無常 傳統「認命」文化
「甘苦做伙吞」 吃苦當吃補的務實態度 中小企業主打拼精神
「天公疼憨人」 相信善良終有回報 民間信仰中的因果觀念

仔細分析歌詞會發現,它用很多台灣人日常用語來包裝深刻的道理。比如「吃虧就是佔便宜」這種老一輩常掛在嘴邊的話,被寫進歌裡就特別有共鳴。而且整首歌的節奏就像台灣人講話一樣,有種「氣口」在裡面,快慢交錯間把人生的起伏都唱出來了。這種用母語直擊人心的力量,真的只有台語歌才能做到啊!

歌中反覆出現的「運命」二字特別有意思,它不像國語「命運」那麼嚴肅,反而帶點「隨緣」的豁達。這種語言上的細微差異,正好反映出台灣人面對逆境時,那種「既認命又不認輸」的矛盾心情。就像隔壁阿伯常說的:「做就對了,想那麼多幹嘛!」簡單一句話,道盡了多少台灣人的處世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