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的小店取個好聽的英文店名吧!

想開間有質感的小店,第一個難題就是要想個好听的英文店名。現在台灣街頭越來越多特色小店,取個好記又有特色的英文名字,不僅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還能提升整體品牌形象呢!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取英文店名的小技巧,還有一些實用的範例給大家參考。

英文店名怎麼取才吸睛?

取英文店名可不是隨便拼湊幾個字母就好,要考慮到發音、意義和記憶度。建議可以從這幾個方向思考:
1. 結合商品特色:比如賣咖啡的可以用”Bean There”(玩”been there”的諧音)
2. 用創意拼字:像”Kafé”代替”Cafe”就很有設計感
3. 簡短有力:最好在2-3個音節內,像是”Bloom”、”Lush”都很適合精品店

實用英文店名分類參考

類型 推薦店名 適合產業 名字寓意
簡約風 Haven 咖啡廳、書店 避風港的意思
文青風 Whimsy 手作雜貨、文創小店 異想天開的俏皮感
質感風 Velvet 服飾店、美容沙龍 像天鵝絨般高級的感覺
可愛風 Doodle 甜點店、童裝 塗鴉般的童趣
復古風 Nostalgia 古董店、懷舊餐廳 喚起懷舊情懷

最近在台北東區就看到一間很紅的早午餐店叫”Sunny Side Up”,這個名字超可愛的,直接把荷包蛋的英文拿來用,讓人一看就覺得活力滿滿!台中也有間賣手工皮件的店叫”Leather & Love”,簡單兩個單字就傳達出商品和品牌精神。

如果你正在煩惱店名,不妨先列出幾個關鍵字,像是你的商品特色、想傳達的感覺,或是目標客群的喜好。記得要先上網查查看有沒有重複的店名,也要考慮到域名能不能註冊,現在很多店家都是線上線下同時經營的。取好名字後,可以多問問朋友意見,看看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有時候旁觀者的感覺最準喔!

好听的英文店名

為什麼台灣小店愛用英文店名?3個你不知道的優勢

走在台灣街頭,你是不是也發現越來越多小店用英文當店名?從早餐店「Morning Call」到文青咖啡廳「Daily Dose」,這些英文店名背後其實藏著不少小心機。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老闆們這麼愛用英文取名,而且還真的有用!

第一印象直接加分

用英文店名最明顯的好處就是「看起來很潮」!台灣人對英文有種莫名的好感,看到英文店名會自動聯想到「有質感」、「有國際觀」。像是賣滷肉飯的取名叫「Braised King」,瞬間就比隔壁「阿珠滷肉飯」高級好幾倍。而且英文店名通常比較簡短好記,客人路過一眼就能留下印象。

中文店名 英文店名 感覺差異
好喝奶茶 Bubble Hero 後者更像連鎖品牌
阿婆雞排 Grandma’s Crispy 突然變文青風

網路搜尋更容易被找到

現在年輕人找美食都靠Google地圖或IG打卡,英文店名在這時候就超吃香!因為中文店名常會遇到同名的狀況(光「永和豆漿」全台就幾十家),但英文店名重複率低很多。像是台南的「Chun純薏仁」用英文+中文組合,搜尋時完全不會搞錯,還能吸引外國觀光客。

行銷素材更好發揮

英文店名在設計LOGO、做周邊商品時真的方便很多。想想看「幸福堂」和「Happiness Tea」印在環保杯上,哪個比較有設計感?而且英文縮寫可以玩很多花樣,像台北的「ABV美式餐廳」直接用Alcohol By Volume的縮寫,既專業又好記,客人拍照上傳還能幫店家免費宣傳。

下次經過英文店名的小店,別以為老闆只是跟風,這些取名策略可是經過精心計算的!從吸引目光到網路擴散,每個環節都藏著讓生意更好的秘密。

新手開店必看!如何取個好記又好唸的英文店名

最近越來越多台灣店家開始用英文店名,不只看起來有質感,還能吸引外國客人。但你知道嗎?取英文店名其實有很多眉角要注意,太難唸的、太長的、意思太奇怪的,都可能讓客人記不住甚至誤會。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幫你避開地雷取到好名字!

首先要注意的是「發音難度」,台灣人跟外國客人都要能輕鬆唸出來才OK。像”Xylophone Cafe”這種開頭是X的單字,很多人看到就卡住了。建議選擇母音開頭的單字,或是重複音節的名字,例如”Bubble Tea”就比”Tapioca”好唸很多。另外也要避開容易讓台灣人發音錯誤的組合,像是”th”、”rl”這種我們不熟悉的發音。

好唸範例 難唸範例 原因分析
Momo Tea Quiche “Qui”發音對台灣人較難
Sunny Cafe Syzygy 字母組合太複雜
Happy Hair Rhapsody 音節太多不易記

再來是「名字長度」,最好控制在2-3個音節以內。根據調查,人類短期記憶平均只能記住7個單位左右的資訊,所以像”The Wonderful Kitchen”這種長名字,客人可能只記得”Kitchen”而已。可以學學台灣很多成功案例,像是”春水堂”英文就叫”Chun Shui Tang”,簡單有力又保有品牌特色。

最後要考慮「文化差異」,有些英文單字在台灣跟外國的意思可能差很多。比如取名叫”PeePee Cafe”,台灣人覺得可愛,但外國人可能會聯想到上廁所。建議取名後可以問問外國朋友的意見,或是上網查查看這個字在其他國家有沒有奇怪的意思。記住,店名是給客人叫的,不是拿來炫耀英文程度的喔!

好听的英文店名

最近在台北巷弄閒晃時,發現好多質感小店都有超有fu的英文名!「台北巷弄裡的質感小店都怎麼取英文名?實例分享」這個話題讓我忍不住整理了幾家愛店的命名巧思。這些名字不只唸起來順口,還偷偷藏了老闆的小心思,像是用諧音、在地元素,或是直接把台語發音轉成英文,真的超有創意~

先來看看這幾家店的取名方式,我特別做了表格整理:

店名類型 實際案例 命名靈感來源 特色說明
諧音梗 “Machi Doggie” 周杰倫的「麻吉」+寵物元素 把台語「麻吉」變潮牌英文名
在地元素 “Fujin Tree 353” 富錦街門牌+庭院老樹意象 用地址當店名超有記憶點
台語直譯 “Kafe D” 「咖啡」的台語發音 簡單粗暴但外國人也能唸得出來
文青拼貼 “Humble Boutique” 謙遜+選物店概念 用形容詞帶出品牌調性
生活場景 “The Flower Company” 直接把賣花這件事說明白 直白卻意外有質感

走在中山區或永康街一帶,會發現很多小店喜歡用「&」符號連結單字,像是「Paper & Tea」、「Bread & Butter」這種組合,簡單又有設計感。有些老闆更厲害,把中文店名的意境直接轉化成英文,像大稻埕的「孔雀餐酒館」就叫「Peacock Bistro」,既保留東方味又國際化。

最近還觀察到一個趨勢,就是直接把台灣特色小吃用拼音當店名,像公館的「Tau-You」其實是賣豆漿的,這種取名法意外吸引很多外國遊客好奇上門。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英文名看起來很美,但實際唸起來可能跟台語發音差很多,這時候老闆通常會在招牌上加註小字說明,也是種可愛的互動方式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