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道順的YouTube生活哲學
最近發現一個很棒的觀念叫「理道順」,簡單來說就是把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像我這種每天都要看YouTube的人,就特別需要這種整理技巧。你知道嗎?光是訂閱的頻道超過100個,每天推薦影片就看不完了,更別說還要追蹤喜歡的YouTuber最新動態。
我的YouTube整理術
這裡分享幾個我實踐理道順的方法:
整理項目 | 具體做法 | 使用工具 |
---|---|---|
訂閱頻道分類 | 按主題建立播放清單(美食/旅遊/科技) | YouTube內建播放清單功能 |
影片收藏管理 | 每週固定時間清理已看完的影片 | Google Keep記事本記錄 |
推薦演算法調整 | 主動點選”不感興趣”來訓練推薦系統 | YouTube首頁的選項按鈕 |
說到YouTube Music,這真的是通勤族的好幫手。我習慣在上班路上聽自己整理的播放清單,比起隨機播放,這樣更能掌握時間。有時候聽到一半發現喜歡的歌,就馬上加到「本週最愛」的播放清單裡,回家再用電腦版的YouTube Music繼續聽,整個流程超級順。
家裡有小朋友的話,YouTube Kids真的是救星。不過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沒好好設定過,其實裡面可以根據孩子年齡調整內容過濾強度,還能設定觀看時間限制。像我表姊就是設定每天傍晚6點到7點才能看,其他時間APP會自動鎖起來,這樣才不會讓小朋友看到忘記寫功課。
最近YouTube官方公告說要調整演算法,讓創作者的影片更容易被看到。這讓我想到,其實我們觀眾也要學會跟平台好好相處,該按讚的按讚、該訂閱的訂閱,這樣系統才會更懂你。有時候看到不錯的小頻道,順手按個鈴鐺圖示,下次更新就不會錯過了。
理道順是誰?台灣最懂生活整理的達人,這位在整理界紅透半邊天的素人專家,靠著一套「順便哲學」改變了無數台灣家庭的收納習慣。不像那些只會叫你把東西丟掉的整理師,理道順最厲害的是教你怎麼「用順手的方式收納」,讓整理變成日常習慣而不是年度大掃除。他的YouTube頻道從2018年開設至今,已經累積超過50萬訂閱,每支影片底下都有一堆主婦留言說「看完馬上想動手整理」。
理道順的整理方法特別適合台灣的小坪數住宅,他發明的「三層收納法」在雙北地區超級受歡迎。這個方法最棒的是不用花大錢買收納盒,用家裡現有的紙袋、鞋盒就能搞定。他常說:「收納不是要把東西藏起來,而是要讓每樣東西都有它該在的位置。」這種務實的態度讓很多覺得整理很痛苦的上班族也能輕鬆上手。
理道順的經典整理技巧 | 適用場景 | 所需時間 |
---|---|---|
抽屜分格術 | 辦公桌、化妝台 | 15-30分鐘 |
垂直收納法 | 衣櫃、書櫃 | 1-2小時 |
流動物品區 | 玄關、廚房 | 每天5分鐘 |
最近理道順開始推廣「微整理運動」,主張每天花10分鐘處理一個小區域就好。他發現台灣人最常卡關的就是覺得「要整理就要一次整理完」,結果反而永遠不敢開始。他的新書《順便整理學》一上市就衝上博客來生活類排行榜冠軍,裡面分享了很多針對台灣潮濕氣候的防霉收納法,像是用茶葉渣除濕這種在地小撇步。不少粉絲都說看完才發現,原來整理可以這麼「無痛」,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緊。
理道順什麼時候開始分享收納技巧?原來是這樣開始的。這要從2018年說起,當時理道順還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每天被堆積如山的文件和雜物搞得焦頭爛額。某天週末大掃除時,他突然發現用「直立式收納法」整理抽屜後,工作效率竟然提升超多,從此一頭栽進收納的世界。
一開始只是隨手在IG限動分享前後對比照,沒想到朋友們瘋狂敲碗求教學。理道順這才發現,原來台灣有這麼多人跟他一樣,被雜亂的空間困擾著。他開始系統性地研究各種收納方法,從日本主婦的冰箱收納術,到北歐極簡風的衣櫃整理,慢慢發展出自己的「543收納原則」:
收納原則 | 具體做法 | 適用場景 |
---|---|---|
5秒取放 | 常用物品放在不用彎腰或墊腳的位置 | 廚房調味料、辦公文具 |
4分歸類 | 同類物品集中收納,用標籤區分 | 衣櫃季節衣物、檔案資料 |
3成留白 | 收納空間只裝7分滿,預留擴充彈性 | 冰箱食材、書架書籍 |
2019年他在PTT居家版po出第一篇長文〈小套房救星!我的3坪奇蹟收納術〉,當天就被推爆。文章裡那些超接地氣的收法,像是用奶茶杯裝充電線、把ikea收納盒改造成化妝品展示架,完全打中租屋族的痛點。後來陸續有媒體來採訪,理道順才正式把「收納整理師」當成全職工作。
最有趣的是,他早期影片都是在自家浴室拍的,因為那裡磁磚反光讓畫面比較亮。有粉絲發現這個「浴室攝影棚」的秘密後,反而覺得更親切真實,這種不造作的風格也成為理道順的特色。現在回頭看那些克難的拍攝場景,反而能感受到他當初純粹想幫助大家解決收納困擾的熱情。
理道順教你5招收納術,小空間也能變超大
最近房價越來越高,大家都住在小宅裡,收納真的超重要!理道順教你5招收納術,小空間也能變超大,這些方法都是我跟室內設計師朋友偷學來的,實際用過真的差很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垂直收納」,牆面空間絕對不能浪費,像廚房可以用磁性刀架、浴室裝轉角層架,連門後都能掛收納袋,這些小技巧讓我家瞬間多出30%收納空間。
再來是「同類集中」原則,把同類物品放在同個區域,像是化妝品集中用旋轉收納盒、零食統一放推車,這樣找東西超快又不會亂買重複的東西。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給大家參考:
收納區域 | 推薦工具 | 優點 |
---|---|---|
廚房 | 磁性刀架+掛勾 | 檯面空出來好清理 |
浴室 | 轉角層架+壁掛收納盒 | 瓶罐不再東倒西歪 |
衣櫃 | 真空收納袋+分格收納盒 | 換季衣物體積減半 |
第三招是「活用縫隙」,像冰箱旁邊、洗衣機上方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放個滑輪窄櫃或折疊晾衣架超級實用。我之前在電視櫃和牆壁之間塞了一個15公分的抽屜櫃,現在遙控器、充電線都藏得好好的。
第四招要教大家「變形家具」的魔法,像是床底有抽屜的床架、可延伸的餐桌,這些設計根本是小宅救星!我家換了可升降茶几之後,客廳隨時能變身健身房或工作區,朋友來都問在哪裡買的。
最後一招是「定期斷捨離」,每個月我都會檢視有沒有用不到的東西,像過期化妝品、穿不下的衣服,與其堆著佔空間,不如捐出去或回收。這招真的會上癮,現在看到家裡空出來的位子就覺得超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