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燕子季節 你家屋簷下來訪客了嗎?

每年春夏交替之際,就是台灣最熱鬧的燕子季節。這些黑背白腹的小精靈總愛在騎樓下築巢,嘰嘰喳喳的聲音成了最天然的鬧鐘。記得小時候阿嬤常說:「燕子來做窩是福氣啦!」現在才懂,原來牠們專挑環境好的地方住,根本是另類的「風水指標」呢!

這些小傢伙可挑剔了,築巢前會先考察好幾天。最愛選在這些地方:
| 築巢熱點 | 原因 |
|———-|——|
| 傳統騎樓 | 遮風避雨又涼快 |
| 廟宇樑柱 | 香火旺盛蟲子多 |
| 老宅門廊 | 磁磚縫隙好固定 |

我家對面五金行老闆超有趣,為了讓燕子住得舒服,特地在招牌旁釘了塊小木板。結果你猜怎麼著?現在整排店面就屬他家燕窩最豪華,還分上下兩層咧!有次去買螺絲,剛好看到母燕在餵食,三隻雛鳥張著黃嘴巴搶食的模樣,比八點檔還精彩。

說到燕子覓食就更神奇了,牠們可是空中特技高手。清晨跟傍晚最活躍,在稻田上空來回穿梭,每小時能抓上百隻蚊子。附近阿伯都笑說:「根本是天然滅蚊隊,比電蚊拍還好用!」不過要提醒大家,看到幼鳥學飛時千萬別急著幫忙,讓牠們自己練習才是最好的。去年社區有隻掉下來,里長用紙箱做了臨時鳥巢掛回去,隔天就看到牠成功起飛了呢!

燕子季節

最近走在台灣街頭,抬頭是不是常常看到燕子飛來飛去?「燕子季節是什麼時候?台灣各地出現時間大公開」這個問題,其實跟氣候和地理位置超有關係的啦!台灣的燕子大多是家燕和赤腰燕,牠們就像我們的季節限定版鄰居,每年固定時間來拜訪,而且不同縣市出現的時間還不太一樣喔~

這些可愛的小傢伙其實是候鳥,冬天會飛去東南亞避寒,等到春天回暖才回來台灣生寶寶。一般來說,南部因為天氣比較溫暖,燕子會比較早報到,像是高雄、屏東大概2月底就能看到牠們的身影;中部地區像是台中、彰化就要等到3月中;北部因為氣溫回升比較慢,通常要到3月底4月初才會看到燕子開始築巢。

幫大家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這樣一看就懂啦:

地區 最早出現時間 築巢高峰期
屏東、高雄 2月下旬 3-4月
台南、嘉義 3月上旬 4月
台中、彰化 3月中旬 4-5月
新竹、苗栗 3月下旬 5月
台北、基隆 4月初 5-6月
宜蘭、花蓮 4月上旬 5-6月

其實啊,燕子超聰明的,牠們會記得去年築巢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家附近有燕子窩,大概每年同個時間都可以期待牠們回來喔!不過這幾年因為氣候變遷,有些地方的燕子出現時間會提早或延後個1-2週,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3月就在台北看到燕子的原因。

觀察燕子真的很有趣,牠們築巢的時候會用泥土一點一點黏在牆角,有時候還會為了搶好位置吵架,超可愛的!下次看到牠們忙進忙出,不妨停下腳步看看,說不定還能發現牠們叼著小蟲子回巢餵寶寶的溫馨畫面呢~

為什麼燕子會選擇在台灣築巢?專家解析原因

最近走在台灣的街頭巷尾,常常能看到燕子忙碌築巢的身影,這些黑色的小精靈為什麼特別鍾情台灣呢?原來跟我們的氣候環境和建築特色大有關係。根據鳥類專家的觀察,台灣溫暖潮濕的亞熱帶氣候非常適合燕子繁殖,而且我們傳統建築的屋簷設計剛好提供了絕佳的築巢位置,既遮風避雨又能避開天敵,簡直就是燕子的五星級飯店。

說到燕子最愛築巢的地方,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築巢條件 台灣環境優勢
溫暖潮濕 亞熱帶氣候全年適合繁殖
遮蔽性佳 傳統建築屋簷提供天然屏障
食物來源豐富 農田、濕地昆蟲數量充足
人為干擾少 民間信仰視燕子為吉祥象徵

台灣人對燕子特別友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老一輩常說「燕子來築巢代表家裡會興旺」,這種民間信仰讓多數人會主動保護燕巢。加上台灣隨處可見的稻田、池塘等濕地環境,提供了豐富的昆蟲食物來源,難怪燕子們年復一年都會飛回來。特別是在春夏之交,你可以在傳統市場、廟宇或是老社區的騎樓下,看到成群的燕子叼著泥巴和草莖忙進忙出,那畫面真的超療癒。

另外專家也發現,台灣都市擴張反而創造出新的築巢環境。現代建築雖然少了傳統屋簷,但橋樑、高架道路的結構縫隙也成了燕子的新選擇。這些人造結構模擬了天然岩壁的環境,而且通常位於高處,既能避開地面掠食者,又方便燕子俯衝捕食空中飛蟲。不過要提醒大家,雖然燕子很可愛,但牠們的巢可能會造成環境髒亂,建議在燕巢下方加裝擋板,既能保護燕子也能維持環境整潔。

燕子季節

最近在台灣的天空常常看到燕子飛舞,但你知道怎麼分辨家燕與赤腰燕嗎?這篇「台灣常見燕子圖鑑」就要來幫大家解說這兩種燕子的特徵差異。其實只要掌握幾個關鍵點,下次抬頭看天空時就能輕鬆辨認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啦!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腹部顏色,家燕的腹部是純白色,而赤腰燕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腰部有明顯的橘紅色帶。再來可以觀察尾巴,家燕的尾巴分叉很深像剪刀,飛行的時候特別明顯;赤腰燕的尾巴就比較短,分叉沒那麼深。另外家燕的喉部是磚紅色,赤腰燕則是白色帶點淡褐色條紋。

特徵 家燕 赤腰燕
腹部顏色 純白 白色帶橘紅腰帶
尾巴形狀 深分叉像剪刀 較短、分叉淺
喉部特徵 磚紅色 白色帶淡褐條紋
飛行姿勢 較優雅流暢 較急促抖動

除了外觀差異,牠們的習性也不太一樣。家燕比較親人,常在人類建築物築巢,我們在鄉下三合院常看到的那種泥巢多半就是家燕的傑作。赤腰燕就比較害羞,偏好自然環境,巢也做得比較隱密。叫聲方面,家燕是清脆的「啾啾」聲,赤腰燕則會發出較急促的「吱吱」聲。

觀察燕子最好選清晨或傍晚,這時候牠們活動最頻繁。記得帶個望遠鏡,因為燕子飛得很快,有時候一閃就過去了。台灣從3月到9月都能看到這些燕子,特別是梅雨季節前後,牠們忙著築巢育雛的樣子特別可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