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店名可是門大學問啊!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你,甚至還沒進門就對你的店產生好感。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麼取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店名,還有一些實用的小技巧。

首先,店名最好跟你的商品或服務有關聯。比如你是賣手工餅乾的,店名就可以帶點「甜」、「香」、「烘焙」之類的字眼,讓客人一看就知道你在賣什麼。不過也不要太直白,像「好吃餅乾店」這種就太普通了,可以試試「甜心作坊」或「香草戀人」之類的,既點出主題又有記憶點。

另外,店名的長度也很重要。太長的店名不容易記住,太短的可能又沒辦法傳達足夠的訊息。一般來說,2到4個字是最剛好的,比如「春水堂」、「鼎泰豐」這些知名品牌,都是簡潔有力又好記。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店名類型,可以參考看看:

類型 例子 特色
地名型 台南擔仔麵 強調地域特色
人物型 阿婆鐵蛋 親切感十足
趣味型 不要對我尖叫 吸引年輕人注意
文青型 時光二手書店 文藝氣息濃厚
諧音型 咖哩拌飯(咖哩飯) 玩文字遊戲增加記憶點

取店名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跟別人撞名,可以先上經濟部商業司的網站查查看有沒有重複。還有就是要考慮到未來可能會開分店,店名最好不要限制在某個地區,像「台北牛肉麵」這種,以後要是開到台中就怪怪的了。

最後提醒大家,店名取好之後記得去註冊商標,保護自己的心血。現在很多店家都會先上網查查看有沒有類似的名字,避免以後產生糾紛。取個好店名雖然要花點心思,但絕對是值得的投資啊!

開店店名

開店創業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開店店名怎麼取?5個讓客人一眼記住的命名技巧」。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能讓客人過目不忘,甚至主動幫你宣傳。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老闆們最愛用的命名撇步,讓你輕鬆取個響亮又好記的店名。

首先,在地化命名絕對是首選。台灣人最愛這種有親切感的名字,像是「阿婆炒麵」、「巷口滷味」這種直接又接地氣的店名,客人一看就知道賣什麼,還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記得要搭配你的商品特色,比如賣古早味紅茶的就叫「阿嬤ㄟ紅茶」,賣手工包子可以叫「隔壁老王包子鋪」。

第二招是諧音梗,台灣人對這種玩法特別買單。像是賣雞排的「雞不可失」、飲料店「茶湯會」這種雙關語,既有趣又好記。不過要注意諧音不要太難聯想,不然效果會打折。最近很紅的「有飲」也是經典案例,簡單兩個字就讓人印象深刻。

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的命名技巧對照表:

技巧類型 優點 注意事項 範例
在地化命名 親切感強,易聯想 避免太俗氣 阿明蚵仔煎
諧音雙關 趣味性高,傳播力強 要讓消費者一看就懂 茶裏王
產品直接命名 清楚明瞭,目標明確 可能缺乏特色 鮮芋仙
創意造詞 獨特性高,品牌感強 需要行銷資源建立認知 春水堂
人名+商品 個人化,信任感強 適合有口碑的師傅或老闆 林東芳牛肉麵

第三個技巧是直接點出產品特色,像「鮮芋仙」一看就知道主打芋頭產品,「鼎泰豐」給人高級感。這種命名方式最適合商品單一明確的店家,客人不用猜就知道你賣什麼。不過要注意避免用太普通的詞,像是「好吃麵店」這種就沒什麼記憶點。

第四招是創意造詞,這種名字通常比較抽象,但一旦記住就很難忘記。像是「春水堂」、「清心福全」這種,雖然一開始不知道賣什麼,但聽起來很有質感。不過這種命名方式需要搭配足夠的行銷資源,不然消費者可能根本聯想不到你的產品。

最後是用人名或暱稱來命名,這在台灣傳統小吃店特別常見。像是「阿宗麵線」、「鬍鬚張」這種,給人一種傳承多年的老店感覺。如果你本身是手藝很好的師傅,或是家族有特殊秘方,用這種命名方式能快速建立信任感。不過要注意名字不要太難念,像「齁齁屋」這種就可能讓客人不知道怎麼稱呼你的店。

為什麼你的店名總是被忘記?原來是這3個地雷沒避開。開店做生意,店名就像人的名字一樣重要,但很多老闆花大錢裝潢、宣傳,客人卻老是記不住店名,真的很嘔!其實問題可能出在店名本身,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個最常見的命名地雷,快看看你的店名有沒有踩到。

第一個地雷是「太難唸又難記」,很多老闆想展現獨特性,用生僻字或外來語,像「饕餮軒」、「La Petite Maison」,雖然看起來很有質感,但客人根本唸不出來,更別說記住了。建議取名字時先讓身邊朋友唸唸看,如果10個人有5個卡住,就該考慮換個簡單點的。

第二個地雷是「跟其他店太像」,台灣滿街都是「XX小館」、「OO食堂」,這種命名方式雖然安全,但完全沒有記憶點。就像你去夜市,根本分不清哪家「豪大大雞排」才是正宗的。與其跟風,不如想個能凸顯自家特色的名字,像「雞排本色」就比「超級雞排」更有辨識度。

第三個地雷是「跟賣的東西無關」,有些店名文青到讓人猜不透在賣什麼,像「拾光」、「小日子」,雖然很美,但客人可能以為是書店或咖啡廳。特別是餐飲業,店名最好能讓人一眼知道你在賣什麼,像「鬍鬚張」就知道是賣滷肉飯的。

地雷類型 常見例子 改善建議
太難唸 饕餮軒、La Petite Maison 改用常見字、簡短好唸
太相似 XX小館、OO食堂 加入特色元素、創造差異
太抽象 拾光、小日子 結合產品特性、直觀好懂

取店名真的是一門學問,不是越文青越好,也不是越特別越好。重點是要讓客人容易記住、容易聯想,下次經過你的店時能馬上想起來。現在就檢視一下你的店名,看看有沒有踩到這些地雷,說不定改個名字就能讓生意變更好喔!

開店店名

什麼時候該換店名?老店轉型必看的改名時機點

開店幾十年,招牌都褪色了還在硬撐?其實啊,店名就像人的衣服,不合身就該換!尤其現在市場變化快,老店想轉型成功,挑對時機改名超重要。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在地老闆們最常遇到的改名關鍵時刻,幫你判斷是不是該給老店一個新氣象啦!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生意下滑的時候。如果客人越來越少,年輕人根本不會走進來,那很可能不是東西不好吃,而是店名太老派讓人沒興趣。像我們巷口那間「阿嬤ㄟ古早味」改成「巷弄食堂」後,IG打卡變超多,業績直接翻倍!但要注意喔,改名不是萬靈丹,產品和服務還是要跟著升級才行。

另外擴展新業務也是好時機。以前只賣牛肉麵,現在增加小火鍋、滷味,還叫「老王牛肉麵」就怪怪的對吧?這時候改個包容性更大的名字,像是「老王食堂」或「老街小館」,讓客人知道這裡不只有牛肉麵,選擇變多了。

改名時機點 實際案例 注意事項
生意持續下滑 阿嬤ㄟ古早味→巷弄食堂 要搭配菜單更新
增加新產品線 老王牛肉麵→老王食堂 新舊客群都要顧到
搬遷到新地點 西門町阿明冰店→潮州街阿明冰菓室 保留核心記憶點
接手老店翻新 建成商行→建成文創咖啡 別完全切斷歷史連結

再來是搬遷店面的時候。從夜市搬到百貨公司,還用原來那個鐵皮屋風格的店名就很違和。這時候改個符合新商圈調性的名字,但記得保留一些老顧客熟悉的元素,像是創始人的名字或招牌產品,才不會讓忠實客人找不到你。

最後是接手老店的情況。很多年輕人現在會接手阿公阿嬤的老店,想要注入新活力。這時候可以考慮在原名中加入現代元素,像是「XX文創茶館」、「OO風格小吃」,既保留老店歷史又能吸引年輕族群。記住啊,改名不是否定過去,而是讓老店能繼續走下去的新開始!

相關文章